7万9买的二手车,200公里就 “罢工”?买家卖家各执一词
7.9万买的二手车,刚上高速就“罢工”?昆明陈师傅的遭遇让人心惊
近日,昆明陈师傅的遭遇引发了网友的热议。他花7.9万元购买的二手车,刚上高速行驶200公里就发生爆缸,差点酿成事故。更让人气愤的是,卖家竟然隐瞒了车辆的大修史和调表行为,让陈师傅陷入维权困境。
陈师傅的遭遇:从喜悦到绝望
7月1日,陈师傅在昆明盘龙区金瓦路附近的二手车市场,花费7.9万元购买了一辆二手商务车。卖家承诺车辆三大件没有问题,陈师傅便放心地将车开回了昭通老家。然而,7月4日,车辆在高速上行驶不久就发生爆缸,导致发动机损坏,无法继续行驶。
陈师傅将车拖回二手车市场进行检查,发现车辆发动机曾进行过大修,且行驶里程表被人为调低。原本表显6万公里的车辆,实际行驶里程竟高达42万公里!
卖家辩解:是买家自己“作死”
面对陈师傅的质疑,卖家朱师傅辩称,他们已经告知陈师傅车辆三大件不保,且发动机曾进行过维修。至于调表行为,朱师傅则矢口否认。
更让人无语的是,朱师傅还声称,车辆爆缸是因为陈师傅在高速上人为打开水箱盖导致的。然而,陈师傅表示,水箱盖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爆开的,并非人为操作。
维权之路:困难重重
二手车市场:乱象丛生
陈师傅的遭遇并非个例,近年来,二手车市场乱象频发,消费者维权困难重重。一些不法商家为了牟取暴利,故意隐瞒车辆真实车况,甚至篡改里程表,欺骗消费者。
如何避免踩坑?
为了避免在购买二手车时踩坑,消费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:
仔细检查车况:在购买二手车前,一定要仔细检查车辆的外观、内饰、发动机、变速箱等重要部件,要时可以请专业人士进行检测。
保留相关证据:在交易过程中,要注意保留相关证据,例如购车合同、付款凭证、车辆检测报告等,以便日后维权。
了解相关法规:消费者应该了解相关法律法规,例如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等,以便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结语:
陈师傅的遭遇让人唏嘘不已,也再次提醒消费者,购买二手车一定要谨慎小心,避免踩坑。同时,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对二手车市场的监管,打击不法商贩,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,促进二手车市场的健康发展。
#汽车资讯#
热点资讯
- 江西共青农商行被罚116.25万,涉多项违规行为
- 借鉴法国四万吨中型航母,解放军海军是否必需?
- 火箭队新赛季剥离纯射手,铁血防守体系彻底成型
- 2025北京文博创意设计大赛启动 配套政策同步升级
- 范丞丞一路高开却争议不断,他未来会爆发还是继续被唱衰?
- e乐趣智力电竞嘉年华暨掼蛋精英赛竞赛规程
- 蓉城遭遇“最佳”魔咒连胜止步 球队反省存在的问题
- 一场失败的托孤:雄才大略的刘裕刚死,四大辅臣就将小皇帝废杀
- 让人意料之外的白金大作《坏蛋之风云再起》,给作者点一万个赞!
- 斯基拉:热那亚和科莫询问过租借贡萨洛-加西亚的可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