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人最想骂“滚”的东西,它排第一
鲁A牌照是济南的车,鲁B则是青岛的;鲁C代表淄博,鲁D属于枣庄,东营的牌照是鲁E……
最近这阵子,山东的网友们过得挺煎熬,感觉像是不断遭遇晴天霹雳。
先是有一首关于山东车牌的歌在网上大火,把全国各地的网友都给迷住了,就连山东本地人也被惊得目瞪口呆。
更糟糕的是,最近山东那边的豆橛子又快到了收获的季节。车牌歌火也许只是短暂的,但豆橛子的产量大得惊人,根本吃不完啊。
接下来的几个月,山东的朋友们有福了,夏日特别版“惊悚小品”——《豆橛子》,将继续陪伴大家度过炎炎夏日。
豆秸草,成了山东人夏天最头疼的事儿。
对一个来自山东的人来说——
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误会时刻:被问到工作是不是铁饭碗、你们单位是不是都是高个子、还有省会是不是搞错了,以为是青岛呢?
难过的日子真难熬:早餐吃豆梗,午餐还是豆梗,晚餐依然是豆梗。
啥是“豆橛子”?这东西在山东可是让人一听就害怕,但其实挺平常的。
“豆橛子”其实就是咱们常说的长豆角,比如豇豆或者四季豆,因为在山东那边,豆角念起来就像“豆jue子”,所以就有了这个别名。
因为它到处都能种,长得又结实,所以很多地方的人都常吃它,山东人也不例外,经常把它端上餐桌。
山东的老百姓,尤其是那些年长的前辈们,常常会把它当作夏天最常种也最常买的东西之一。
但对山东的年轻一辈来说,这简直就是糟糕事情的起点。
一开始,这不起眼的蔬菜没人搭理,直到后来发现它与大家的生活紧密相连。
山东人对豆橛子可是没啥好感,这恨意可不是凭空来的。
它很容易养,产量又高,好处多多;不过它也有个明显的缺点,就是长得太快了,一茬又一茬,多得根本吃不完。
在山东,一到夏天,豆橛子就疯狂地沿着架子往上爬,好像随时都要给人来个措手不及的惊喜。
有时候,它会悄悄躲在冰箱里,等你一拉开冰箱门,冷不丁看到一抹绿,简直能吓得人心脏猛地一跳。
就像那年我随手翻开基金页面的感觉一样,不经意的一瞥,希望坏运气赶紧走开!
有时候,它稳稳占据食堂最显眼的位置,让路过的人看了都提不起兴趣,感觉啥都不好吃了,整个世界都失去了色彩。
为了让吃豆橛子少点的老愿望成真,不少山东年轻人悄悄想办法搞定这事儿。
半夜三更不睡觉,跑到豆角架子那儿倒开水,倒了好几回,最后叶子都给烫黄了。
但是先别急着乐呵,每当有个山东人觉得“这回肯定是最后一盘了”,它却又莫名其妙地多出一些来。
尽管这东西可能是三婶送来的、二舅赠予的,或者是超市打折时抢购的……
不过对山东的孩子们来说,结果都一样:一看到它就马上心碎了,接着想哭都哭不出来。
每个在山东被豆角子吓得不行的小孩,心里都曾嘀咕过:
这东西是不是每天晚上12点就会重新出现,怎么感觉吃多少都不会没啊?
就算是再“胆大包天”的山东汉子,遇到豆橛子也得服软认输。
其实,要让那些口口声声说“打死也不吃豆橛子”的山东朋友们改变主意,通常只需要简单一句“再不吃这豆橛子就过季了”或者“这不吃那也不吃,你到底想吃啥”就足够了。
为了让豆橛子的用量达标,山东人可是绞尽了脑汁。
薛之谦之前为山东枣庄的音乐节做宣传时,山东的朋友们热情地招呼说:赶紧来,走时别忘了带上两斤煎饼尝尝。
同时试着用新方法来改进它。
豆橛子可以做成焖面,也能干炒着吃,炖肉时加点豆橛子也挺香,麻酱拌豆橛子味道也不错,豆橛子还能做大包子馅儿,包饺子也挺好,这些不过是些家常做法罢了。
听说豆橛子回来的那会儿,山东人上街找美食都得多个心眼儿。
说不定哪家卖的鸡蛋饼、窝头、拉面、烧饼里,就悄悄地加了点豆渣呢。
现在有了些新花样,像是豆子夹心的贝果就很特别。
就连那些感觉跟吃没关系的餐厅,也得小心应对:想象一下,豆橛子北极贝刺身混搭豆橛子纳豆,一口下去,准能让你泪流满面。
这个该咋说呢?
真不错,以后你们就和那个想出知了猴碱水面包点子的人是老乡了。
过去的时间没法重来,豆子一定要炒熟了才行。
对那些一见到豆橛子就火冒三丈的山东朋友,有些外地人说,其实夏天吃不完也没啥大不了的。
把一些东西腌好或者晒干,留一些量,这样秋天和冬天就不用愁没东西吃了。
哎,对那些被豆橛子问题困得团团转的山东朋友来说,这话简直就是当头一棒。
现在,他们已经连着吃了两个月的豆梗,看到任何像豆梗的东西或是听到相关的词,心里就直犯嘀咕。
听说现在很多山东人一看山东卫视的台标,就联想到了一束豆棍儿。
你就说像还是不像呢?
主要就是说,啥都能变出来,哪儿都能钻进去,到处都能找到它的影子。
看到这里,你大概也能感受到山东人对豆橛子有多么害怕了。
豆橛子之所以让山东人心生畏惧,不只是因为它经常出现在人们眼前那么简单。
最近网上疯传一份2021年全国各省食物中毒人数统计,云南竟然排在了第一位,紧跟其后的是山东,位居第二。
云南蘑菇常让人中毒,这事儿大家都能懂,可山东那边怎么也开始这样了?
很多人除了提到喝酒、吃海鲜等原因,还开玩笑说,他们心里想的答案可能是“豆橛子没炒熟透吧”。
虽说各种豆角都能叫“豆橛子”,但并不是每种豆橛子都能随便吃的……记得哦,豆橛子得煮熟透了才能安心吃。图片来自:@山东省村村乐
这话一出,网友们纷纷出来科普,那句很多山东人从小听到大的老话:
岁月一去不复返,豆子得炒熟了才行。
眼前的场景,让外地朋友更加纳闷:要不……咱们试试吃点别的菜咋样?
山东的朋友们可能会说,这事儿恐怕真办不到。
看到一桌子的豆秸秆,我吓得连筷子都放下了;可听说它们被整棵拔掉,我心里又涌起一股说不出的难过。
虽说山东人一提“豆橛子”就直摇头,但在背地里,这家伙可没少悄悄立功。
据说,山东省一年能产出大约180万吨豆角,这豆角啊,还是他们那儿重要的出口农产品之一呢。
不起眼的小豆梗,背后或许藏着一条涵盖种植、收购、加工到销售的十亿级乡村致富产业链。
而且,因为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,靠着“哪怕是负面关注也是关注”的心态,豆橛子在某种意义上,已经变成了山东人心中的象征。
它很耐用,很靠谱,而且充满了直接的活力。
大家常说山东人表达热情的一个方法是:稍等,我这就去给你摘一把豆角来。
一到炎热的夏天,山东人家里餐桌上常会出现的美味就是:凉面配上黄瓜条,讲究的就是个快速吃饭。
说的就是“爱得越深,想得越狠”:这东西吧,吃着觉得太油,不吃吧又老想着。
等夏天一完,像豆橛子、丝瓜、茄子这些时令蔬菜,就都要退市啦……
不过别担心山东的朋友们,再熬过两个月……大白菜就该新鲜上市啦。
嘿,山东的朋友们,准备迎接惊喜啦!
山东人对蔬菜的情结,真是说也说不尽,讲也讲不完。
大家都知道,山东是种蔬菜的大地方,在全国都很有名,蔬菜产量在全国排在前头。
春秋时期,齐国有个叫管仲的人说:“粮食足了,人们才懂得讲礼貌。”这话反映出那时候那里东西多得不得了。
在山东,耕地占了土地的一大半,超过了七成,而用来工厂化养殖水产品的水体体积,加起来有1.25亿立方米那么多。
靠着山又挨着海,享受着山里的资源、平原的肥沃,还有丰富的鱼虾海盐,这才有了信心说“粮食满满当当”。
2022年,山东省在农林牧渔业上的总产出是全国最高的;要是单看农业的话,它的总产值排在全国第二;还有牧业,总产值也是全国第二……
而且啊,就在那一年,山东省的蔬菜产量高达9045.8万吨,稳稳当当拿了全国的冠军。
山东的蔬菜,不管是个头大小、样子形状、颜色鲜艳还是味道口感,都遥遥领先全国其他地方。
三百多斤重的大南瓜、绿油油的小番茄当零食、像飞碟一样的西葫芦……啥都有。
不过,不管菜的种类有多么五花八门,样式有多变幻莫测,山东人的餐桌上,总少不了那几样常吃的蔬菜。
春天蒜薹让人愁,夏天豆类西红柿不停留,随后丝瓜茄子跟上头,大白菜水萝卜吃个够。
尽管山东人吃得不少,有时也觉得吃饭挺麻烦,但他们总是惦记着家里的粮食和蔬菜。没啥别的原因,就是觉得这些东西让人心里踏实。
就算以前种植技术不怎么先进,它们也能在各种土地上长得好,让人信赖。
就连上了年纪的山东人,对豆橛子等这些蔬菜,还是有着别样的情结,割舍不下。
不管啥时候,山东人都特别热情好客,喜欢分享,让这些蔬菜能走进千家万户的山东人家里。
这些记忆是山东人从小就有的,也是他们每个人身上独特的标签。
就算到了国外,也还是想尝尝咱的豆制品。
让人头疼的豆梗子,其实也算是种“幸福的困扰”。
在不知不觉中,时间早已变成了很多山东人衡量想念的一把尺子。
这种感情,可能在哪儿都是一样的。
就好比广东人老在为那吃不完的冬瓜和苦瓜犯难,东北人瞅着满屋的土豆茄子也想嚷着“直接端盆扔出老远”……
但等真的离开之后,却又超级怀念那个味道。
这些平日里到处都能碰到、特别熟悉的食物,让我们的肚子吃得饱饱的,同时也塑造着我们的回忆和自我认知。
当然了,说点实在的,希望山东的朋友们今晚能换个口味,别又是豆橛子丝瓜汤,特别是那种炝过锅的。
热点资讯
- 江西共青农商行被罚116.25万,涉多项违规行为
- 借鉴法国四万吨中型航母,解放军海军是否必需?
- 火箭队新赛季剥离纯射手,铁血防守体系彻底成型
- 75岁奶奶如何逆龄,秘诀让人意外
- 2025北京文博创意设计大赛启动 配套政策同步升级
- 范丞丞一路高开却争议不断,他未来会爆发还是继续被唱衰?
- e乐趣智力电竞嘉年华暨掼蛋精英赛竞赛规程
- 从马具工坊到奢侈品帝国:GUCCI百年传奇的破圈之路
- 2025年油头星人,控油洗发水排行榜第一名真的好用吗?实测分
- 蓉城遭遇“最佳”魔咒连胜止步 球队反省存在的问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