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0岁任达华山东农忙记:从影帝到农夫,在麦浪与玉米苗间寻根
2025年7月的鲁西南,41℃的高温炙烤着济宁任城的土地。70岁的任达华戴着草帽、脚踩胶鞋,蹲在齐膝高的玉米苗间,指尖轻触卷曲的嫩叶。
他的灰色工装T恤已被汗水浸透,贴在后背勾勒出常年健身的肌肉线条。这位手握金像奖的香港影帝,此刻像个地道的山东老农,在刚破土的玉米苗前露出了比红毯上更灿烂的笑容。
从6月金黄的麦浪到7月翠绿的玉米田,任达华用两个月的时间,在祖籍地完成了一场跨越三代人的寻根之旅,也让“齐鲁粮仓”的现代农业图景意外走红。
麦浪翻金:祖父的面粉与银幕的根
“这麦子得亲手割,才算真正回了家。”6月8日,任达华在济宁金乡县的麦田里挥起镰刀时,这句带着港普口音的山东话让村民们会心一笑。
他左手攥住麦秆,右手利落地将镰刀斜切入茎秆,金黄的麦穗便成束倒下。两小时后,三大袋麦子整齐码放在田埂上,手背被麦芒滑出的细小血痕在阳光下微微发亮。
这场麦收对任达华而言,是完成祖父未竟的心愿。“小时候总见爷爷对着地图上的山东发呆,手指一遍遍划过济宁的位置。”
他蹲在麦堆旁,抓起一把麦粒揉搓,麸皮随风飘散,露出饱满的淡黄色颗粒。上世纪40年代,任达华的祖父揣着一小袋麦种远赴香港,此后每年都要托人从济宁捎面粉回家。“爷爷说山东面粉蒸的馒头有嚼劲,那是家的味道。”
如今,任达华将同样的麦粒装进小布袋,准备带回香港给女儿:“让她知道,这就是爷爷家乡的麦子。”
这份乡土情结早已融入他的演艺生命。2024年拍摄《我的爷爷》时,他主动请缨饰演泰山挑山工,为贴近角色在泰安山区体验生活三个月,练就了负重40斤山路行走的本领。“导演说我身上有山东人的韧劲,其实是血脉里的东西在作祟。”
任达华笑称。当他在麦田里张开双臂的照片在微博发布后,配文“麦浪翻金卷,终得硕果归”获得50万点赞,有网友评论:“看他捧麦粒的样子,比任何奖杯都动人。”
玉米新秧:41℃高温下的农耕哲学
“华哥,这行距得留60厘米,密了不通风!”7月5日,广饶县种粮大户刘廷义手把手教任达华使用点播器。
在这片采用“三作三收”新模式的试验田里,任达华学得格外认真,每播完一行就用木尺复核间距。
这种“冬小麦—春玉米—夏玉米”共生种植模式,通过精准计算作物时空布局,让土地亩产提升35%,正是山东农业现代化的生动样本。
任达华的玉米地体验充满细节:凌晨五点跟着老农查看墒情,用手机记录玉米苗生长数据,甚至学会了识别玉米螟虫卵。“
以前在电影里演农民,以为种地就是刨坑撒种,没想到这里面全是学问。”他指着田垄间铺设的滴灌带解释,这套水肥一体化系统能让每株玉米精准“喝”到300毫升水,“比给女儿冲奶粉还讲究”。
山东网友的互动让这场农忙充满趣味。
当任达华晒出玉米地照片后,评论区瞬间被“叔,别忘了逮知了猴”刷屏。“他们说下雨后的凌晨最容易抓,还教我用盐水泡保存。”
任达华笑着回应,这种充满烟火气的互动,让他想起爷爷讲的山东民俗。有村民透露,他还跟着学做山东大馒头,“酵母发面要三小时,比背台词难多了”。
土地情缘:从PTU警官到麦田守望者
银幕上的任达华是《PTU》里冷峻的警官,是《黑社会》中狠辣的大佬;而田埂上的他,皮肤黝黑,手掌粗糙,扛着麦袋健步如飞的样子,让村民们直呼“比年轻人还能干”。
这种反差源于他数十年如一日的自律——每天200个俯卧撑、游泳1公里,70岁的身体状态堪比壮年。
“拍《破冰行动》时我能在雨里滚三小时,收麦子这点累算什么?”任达华的较真在片场是出了名的,在田间亦然。
他拒绝助理帮忙,坚持自己搬麦袋,理由是“农民种地没人搭把手”。这种对生活的真诚投入,让他的表演始终带着泥土的质感。正如他在玉米地边接受采访时所说:“演一百个农民,不如真正种一天地。”
更动人的是他对乡土文化的反哺。得知当地麦秸画非遗传承人销路遇阻,他自掏腰包买下100幅作品送给香港好友,意外带动订单暴涨300%。“
这些麦秆在地里是废料,在艺人手里就是艺术品。”任达华说,他计划秋天带香港青年来山东体验农耕,“让他们知道米饭不是超市里长出来的”。
齐鲁粮仓:一颗玉米里的中国智慧
任达华的农忙日记,意外成为山东现代农业的最佳宣传片。在他参与劳作的广饶县“三作三收”基地,记者看到了传统农耕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:北斗导航播种机精准作业,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,无人机低空喷洒农药。“
我们这台收割机一天能收200亩,抵得上过去20个农民干三天。”农机手李师傅的骄傲,道出了山东农业机械化率达87%的底气。
这种创新让“中国碗装中国粮”有了坚实支撑。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,2025年全省小麦种植面积6000万亩,玉米4000万亩,“三作三收”模式推广面积已达1000亩,亩均增产350公斤。“华哥来得正是时候,我们刚测产完,冬小麦亩产1173斤!”刘廷义兴奋地展示测产报告,任达华闻言立刻掏出手机记录:“要让香港的朋友看看,山东老乡多能干!”
这场跨越千里的寻根之旅,最终在玉米苗的清香中找到了答案。当任达华将写着“静待秋收我来掰棒子”的微博发出时,47万网友在线围观这场“影帝种田直播”。有年轻人留言:“看华哥种地,我也想回家乡了。”
或许正如中国社科院报告所言,明星归田现象背后,是城市对乡土的集体回望,是文明对根脉的永恒眷恋。
夕阳西下,任达华的身影被拉得很长,投在刚播下的玉米田垄上。他从衣兜掏出那袋麦粒,轻轻撒在新翻的泥土里。“爷爷,我带麦子回家了。”
风吹过玉米叶沙沙作响,仿佛是土地最温柔的回应——所有向上生长的生命,都从向下扎根开始。
热点资讯
- 火箭队新赛季剥离纯射手,铁血防守体系彻底成型
- 2025北京文博创意设计大赛启动 配套政策同步升级
- 江西共青农商行被罚116.25万,涉多项违规行为
- e乐趣智力电竞嘉年华暨掼蛋精英赛竞赛规程
- 蓉城遭遇“最佳”魔咒连胜止步 球队反省存在的问题
- 一场失败的托孤:雄才大略的刘裕刚死,四大辅臣就将小皇帝废杀
- 让人意料之外的白金大作《坏蛋之风云再起》,给作者点一万个赞!
- 范丞丞一路高开却争议不断,他未来会爆发还是继续被唱衰?
- 斯基拉:热那亚和科莫询问过租借贡萨洛-加西亚的可能
- 中东风暴升级:谁在操控棋局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