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电竞

热线电话:

你的位置:爱电竞 > 产品展示 >

曾轰炸中国使馆者升任美军核武高层意味着什么

点击次数:156 发布日期:2025-07-28

午夜的新闻弹窗又一次刺痛了我的心——25年前,那场让无数中国人记忆未泯的南斯拉夫中国大使馆血案,因为一个熟悉的名字再度浮出水面。曾驾驶B2隐形轰炸机,亲手按下那五枚精确炸弹按钮的托马斯·布西耶,如今不但平步青云,还被推到了美国空军副参谋长的位置,直接站在核战争决策的最高位。这种荒诞感,就像一根冷冰冰的钢针,刻进那些死难记者的余温未散的血泪纸页里。

作为一名城市报社编辑,我翻阅着1999年那天留下的发黄电报和照片,三位同行的名字早就烙在骨头里。那一夜,北京很多人没睡,电视新闻滚动播报,许多人直接冲到外交部门口。愤怒、委屈、难以置信,全中国人的情感像锅里的水——明知不能沸腾,却早已翻滚得翻江倒海。美方事后轻飘飘给了个“误炸”,理由说是地图老旧,可谁都明白,那栋灰墙红顶的楼,在市中心夜空下亮如白昼,定位精度没可能错得离谱。最让人反胃的是,整个事件里,除了遇难者和国人,再没有人为后果埋单。

托马斯·布西耶呢?不仅没有遭遇惩罚,还挂上了光鲜的嘉奖,一年后就又回到轰炸机部队,军衔一升再升。一枚勋章既不是宽恕,更像是冷漠的表彰,像给一个刺痛记忆的人加上一道名为“忠诚”的护身符。拿着这块护身符,他顺理成章成了美军的“核钥匙守门人”。再过不久,他将全面接管美国最致命的打击力量,手下所有洲际导弹与战略轰炸机,无不是悬在人类头顶的恐怖风筝。

更讽刺的是,这样一个和中国血色记忆深刻交织的鹰派,将会亲手规划新一代核打击力量。他多次对中国“核扩展”大放厥词,还急不可耐地加速新轰炸机和洲际导弹项目。权力越大,声音就越硬,仿佛在把曾经那场还未愈合的伤疤,一遍遍按在世人眼前。

你说这对中国意味着什么?有人也许会觉得遥远,其实任何一个对那段历史略有耳闻的人,都会感受到一种剪不断的警示。美军晋升名单不是冷冰冰的办公室公文,这是一次次提醒规则,终究属于拳头大的那一方。嘴上讲着“国际秩序”,背地里却给自己留下任性破坏、无需负责的后门。

我常年夜归,地铁末班车上偶尔会遇到前辈们聊那些年,他们摇头苦笑“你这年头,有些人还在等对方变好。”其实中国这些年主张和平,谁不知道?可现实却用冷酷的方式教会你——和平得靠实力撑腰,国家的底线不是靠道歉和解释,而是要自己有能力划线让人不敢再越界。正因为有了那段血与火的铭刻,这二十年里,我们才下狠心让防线筑得厚而坚。

回头看类似的“意外”变少了,并不是世界变温柔,只是我们手里的剑开始发亮了。托马斯·布西耶的高升不是意外,而是警钟长鸣。不要把安全寄希望于对手的善心和讲理,那只会让人一次次溃堤。只有自身强大,才能让悲剧不再轮回。

如果你和我一样,20多年前在电视前为遇难者落过泪,那么今天再见这个名字,会不会也心头一颤?你是否还相信,那片土地上发生的事,和你手边的柴米油盐、和这座城市的呼吸,有割舍得开的界限?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有的人选择遗忘,但更多的人会用记忆里的斑斑血迹鞭策自我。

这些年中国讲大势所趋,讲和平共处,不是软弱——是我们终于用强悍的实力守住了这份体面。你们怎么看?如果是你,被这样的人物多了一枚核钥匙,你会觉得吗?你是否也一样心头发紧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自己的想法,别让记忆冷却,让正义与清醒长存。

信息来源观察者网2025-07-17《美军终于任命空军副司令曾驾驶B2轰炸南联盟》、新华社历史档案、《人民日报》往年报道等权威资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