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东国土规划批了!将打造珠江口核心+潮汕揭、湛茂双副中心
记得那天刷手机看到新闻弹窗,说广东的国土空间规划批下来了。我正嚼着肠粉呢,差点噎着——这可是全国第二份获批的省级规划啊,比江苏那份还早一步亮相。说实话,我第一反应是:这纸蓝图,真能变成我们脚下的路吗?
规划里那个“一核两极多支点”的布局,听着挺唬人。 核是珠三角,两极自然是广州和深圳,支点像撒芝麻似的铺开:茂名、湛江守着海岸线,惠州、东莞沿着东江排开,还有那些名字带“深”“莞”“珠”的城镇群。这格局像极了我阿嬷的针线筐——广州是那根定海神针般的顶针,深圳是颗新磨亮的银纽扣,其他城市就是各色丝线,得靠它们穿梭缝补才能成件衣裳。
住在广州老西关二十年,我亲眼见过珠江新城从泥塘里长成摩天森林。 现在规划说要让广深这对“老友记”牵手更紧,建什么经济走廊。上个月去深圳见客户,高铁上刷着新闻,邻座两个老板就在嘀咕:“以后广深搞联合招标,我们这些小厂会不会被挤成夹心饼?”这话让我心头一紧。不过转头想想,去年东莞松山湖的机器人公司给我们在番禺的工厂供配件,物流时间比从白云区发货还快半小时——要是真打通经脉,或许能少些堵在高速上骂娘的深夜。
规划里最让我咋舌的是人口数字。2035年常住人口要奔着1.3亿去?去年挤死亡三号线时我查过,北上广深加起来也就八千万出头。这凭空多出半个广东省的人口,怕不是要把清远山里的客家围屋都改成公寓楼?不过上周去韶关看项目,工地旁的肠粉摊老板倒乐呵呵:“高铁通了三年,我这摊子从两张桌加到八张桌,明年要开分店哩!”或许真像规划师们画的饼,当湛江港的货轮装满徐闻的菠萝,当河源的灯塔照亮东江夜航,人们自然愿意往支点城市流动。
说到交通,规划里那个“12小时全球通勤圈”让我想起件糗事。 前年赶早班机去东京见客户,结果暴雨浇瘫了去白云机场的路,眼睁睁看着航班飞走。新规划说要让省内城市十二小时内能到全球主要城市,我倒好奇怎么实现——总不能给每个镇配火箭吧?不过细看发现惠州通勤广州已缩至一小时,深中通道通车后,中山的同事说去前海开会比去广州天河还快。要是真能把城市缝成一张网,或许下次暴雨封路时,我能改道珠海金湾飞?
规划里把深圳和香港捆成“全球科创中心”,珠江口则定位“新型工业化示范区”。 这让我想起在东莞长安镇见过的奇景:港资电子厂的流水线隔壁,深圳码农租的共享办公室里彻夜亮着灯,而阳台望出去,珠江口货轮正鸣笛驶过。三种时空在同一个窗口里折叠,荒诞又合理。不过东莞那位开注塑厂的张总去年跟我诉苦:“都说要搞先进制造,可我们这些老厂连5G基站都等了大半年。”蓝图上的定位落地时,不知道会不会卡在这些细小的齿轮里。
翻完规划全文那天,我特意开车去虎门大桥兜风。黄昏里珠江口铺开碎金,对岸中山的塔吊像钢铁森林。想起文件里说2040年人口可能摸到1.5亿,突然觉得脚下土地在轻轻震颤。这份刚盖完红头章的规划,眼下还只是档案馆里一叠纸。但当我拐下高速看到惠州新圩的稻田边竖起“深莞协同创新区”的牌子,又觉得某些改变正在胎动——只是不知道那些种了一辈子水稻的阿伯,看着推土机碾过田埂时,是喜是忧?
回家路上堵在增城,导航显示前方有十二公里拥堵。打开车窗,晚风送来旁边货车司机放的粤语老歌:“变幻是永恒…” 突然就笑了。这份规划说到底,不过是我们所有人用日复一日的堵车、加班、搬迁、创业,一点点夯实的路基。至于它最终通向珠江口的黄金海岸,还是跌进文件柜的故纸堆——谁知道呢?反正我明天还得挤三号线去琶洲见客户。
热点资讯
- 钛白粉颜料的制备技术与多领域应用解析
- 《燕云十六声》武学搭配最新指南:告别误区,高效养成
- 竞彩大势:济州SK全身而退 赫尔辛基客战难胜
- 高光作品《极道剑主》,老书虫都百看不厌
- “一块儿童手表·引发的三场神秘素心清羽!”
- 魔兽世界坐骑活动爆率大揭秘!最新数据出炉这些坐骑最容易获得!
- 中超焦点夜!京沪争霸 + 泰山换帅首秀 新援空降引猜想
- 穿越千年看古人智慧,揭秘中国历史上趣味经济学思维
- [小炮APP]竞彩情报:全北16场不败 场均仅失0.7球
- 蒋圣龙突遭伤病出战世预赛存疑 国足后防严重减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