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电竞

热线电话:

你的位置:爱电竞 > 新闻动态 >

若张学良杨虎城没有发动西安事变,红军或将遭蒋介石全面镇压

点击次数:94 发布日期:2025-08-19

到1936年10月,继红一方面军之后,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精兵强将也顺利长征,抵达了陕北。从此,红军的三大主力部队在西北地区聚拢起来。

那时,陕甘宁边区的红军主力兵力超过了7万,算是第一次长征后达到这么大的规模集中。

不过呢,红军聚集虽说方便打仗,但也让蒋介石有了趁机行动的好机会。

说实在的,不管是长征前还是长征后,占着全国大半精华地盘的蒋介石,始终在军事和经济上压红军一头。

蒋介石对围剿红军几乎上瘾似的,一听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,立马报上心头,赶紧安排新的围剿行动。

那会儿,刚搞定两广事变的蒋介石立马开始催促对红军的围剿。为了确保胜利,他甚至亲自飞到西安指挥战事,调集了30万大军和上百架轰炸机,打算把红军的主要力量赶在黄河以东的陕甘一带彻底消灭。

那会儿的红军虽然凑齐了会师,兵力也突破了7万,但红军所在的陕甘宁一带,基本属于环境差、经济不发达、人口稀少的西北偏远地区,无论是经济产出还是工业水平,都算不上强。

而且,刚刚走完长征的红军,不光都是筋疲力尽,武器装备也非常缺乏。那时候的红军,确实就是名副其实的小米加步枪。

在这种情况下,面对蒋介石那数十万军队的绝对优势,虽然红军战斗力很强,意志也很顽强,但实际上,他们还是面临被蒋介石包围甚至消灭的危险。

就在这个时候,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,最终扭转了局势。因为这次事变的发生,让当时在西安督战的蒋介石不得不接受“停止内战、联共抗日”等六项要求,西安事变以和平方式告一段落,国共双方也开启了第二次合作。

不过,西安事变的发生其实也带点儿巧合的成分在里面。

要说没有张学良、杨虎城搞的西安事变,蒋介石可能会继续像计划中的那样,调动大批军队去围剿红军和陕甘宁边区。那样一来,红军的命运可能就不好说了。是不是有很大可能被蒋介石用重兵彻底消灭,成了个悬念。

当然不可能啦。

当然啦,面对蒋介石那30万大军的包围,三大方面军的主力红军虽然敌人兵力强大,我们相对劣势,情况也挺紧张,但实际上,党中央和毛主席也不是第一次碰到这种局面。

实际上,从秋收起义开始算起,土地革命战争十年期间,红军所遭遇的作战环境,大多数都是这样——敌人势力庞大,我军力量相对薄弱,敌众我寡的局面不少见。

不过,红军还是在这般困难的形势下不断壮大,成功在南方八省建立了许多红色根据地。

红军之所以不得不离开根据地进行长征,虽然军事原因占了相当大的比重,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,也绝非决定性的。实际上,错误的路线和指挥失误,才是真正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关键所在。

如今,三大方面军主力会师之后,红军的实力再次变得雄厚,最重要的是,红军终于走出了路线错误的束缚,由毛主席真正领导着党中央和红军。

不得不承认,世上确实有天才人物,而毛主席显然算得上其中之一。作为真正的天才军事家,毛主席率领红军取得了许多令人震惊的胜利,让人难以置信。

不论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壮大,还是长征途中四渡赤水河、巧渡金沙江、强渡大渡河,这些都充分展现了毛主席在军事上的高超才能。

到了陕北一带,有了靠山的根据地,再加上实力较强的三大方面军主力,我们完全可以放心地相信,在毛主席的带领下,红军完全有能力打破蒋介石的重兵包围,赢得反围剿的胜利,还能让根据地和红军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。

实际上,毛主席早就料到了三大方面军会师陕北后蒋介石会展开围剿,他也做好了相应的部署。

比方说,在《徐向前传》里写着,当时,党中央和毛主席的主要任务就是:

就是说,内部要团结起来,联络一些盟友,打破蒋介石的灭共阴谋,首先得搞出西北地区的抗日局面,借此逼蒋抗日,停掉内战,然后弄成全民族的抗日统一阵线,调动一切力量一起对抗日本帝国主义,达到抗战胜利的目标。

至于红军的战略安排,不管是提前解放西北的各省份,剿灭陕甘宁青四省的反动势力,还是打通通往苏联的国际路线,抑或是东进,或者南下,都是根据当时具体情况做出的不同决定。

要是晓得,当年蒋介石虽然对围剿红军搞得痴迷到极点,但他面对的对手,可不止只有红军这么一股力量。

实话说,在蒋介石的对手阵营里,要说红军的战斗力够不上前几名也不为过。那会儿蒋介石除了牢牢把持住江苏、浙江、江西这些少数几个省份,大部分国家的版图都被军阀们拿下了。

比如说,占据山西、绥远两省的阎锡山,占据山东省的韩复榘,占据广西的李宗仁和白崇禧,占据云南的龙云,还有一直在四川各路军阀之间乱骑的局面,以及占据宁夏、甘肃、新疆、青海等省的西北几路军和盛世才之类的势力。

这些军阀啊,不管背景啥的,也不管出身哪儿的,个个都野心满满,实力都挺雄厚。几个大省的军阀,兵力更是动辄几十万,远远比红军多得多。无论是实际的利益还是政治上的野心,这些军阀和蒋介石之间,天生就站在对立面,摩擦不断。

除了那些野心勃勃、占据各省的军阀之外,蒋介石遇到的最大也是最令人头疼的对手,实际上是已经控制了中国东北三省的日本,眼睛死死盯着华北五省,虎视眈眈,打算把这块地方也吞了。

自从明治维新后,日本一直盯着咱们中国这块大地,手心都在摩拳擦掌。经过几十年的谋划,日本先后把琉球、台湾、朝鲜半岛和东北三省都纳入了自己的版图,还不断在关内地区展开蚕食行动,虎视眈眈,志在必得。

凭当时已经快要失控的日本军国主义表现来看,扬起对中国全面侵略的旗帜,早就不是会不会的问题,而是啥时候动手的问题啦。

虽然蒋介石心里对列强的担心是深种骨髓,表现出几次绥靖让步的态度,但随着日本的野心不断膨胀,逐渐对蒋介石的老巢和要害位置虎视眈眈,实际上,已经把蒋介石逼到死角,没有退路可走啦。

即使在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合之后,蒋介石仍然把剿共当作头等大事,不过,随着日本野心越来越明显,吞噬中国的图谋变得难以隐藏,蒋介石的注意力也难免被日本的侵略所牵制。

实际上,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的爆发,跟红军其实没有太大关系。

所以说,不管有没有西安事变,日寇全面侵华的行动都不会因此停止,也不会因此推迟。

在这种形势下,蒋介石对红军的围剿也就持续了大概10个月。十个月里,不光难以完全消灭红军,连找到红军的核心力量都还悬着个问号。

因此,当时国内外的形势让蒋介石即使没有发动西安事变,想彻底剿灭红军基本上也是不切实际的。他既缺乏这个实力,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去实现这个目标。

要是没有发生西安事变,虽然红军的处境变得更严峻,可能在战斗中也会遇到不少损失。

不过,依靠毛主席的带领,我们完全可以相信,红军不仅具备战斗能力,也有足够的实力在与蒋介石军队的交手中不断壮大,陕甘宁根据地的面积在完成反围剿之后还会继续扩大。抗战全面爆发以后,红军的实力甚至比西安事变以后还要更加强大。